黄茶是中国六大茶科之一,根据鲜叶和老芽的大小可分为三种: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黄芽茶
鲜叶最娇嫩,谷雨前后采摘。采摘标准是一芽二叶。黄芽茶包括君山银针、梦顶黄芽、霍山黄芽,其中君山银针最为珍贵,属于我国名茶之一,被称为“金镶玉”。
黄小茶
用细芽叶制成的黄茶,一般称为黄茶,多为一芽一叶二叶,但质量不及黄茶,如微山毛尖茶、平阳唐璜茶、雅安黄茶等。
黄大茶
用原老原料制成,称为黄达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或四叶或一芽四叶或五叶。比如皖西的金寨,霍山的黄崖,湖北的英山,广东的大悦卿都是黄茶。
据史料记载,黄茶出现于7世纪。
《霍山县志》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发源于西汉,盛于唐代。从明朝开始就被列为贡品,在清朝是最常见的。”
而整个唐朝流行的是蒸青丸子和饼茶,中唐炒的绿茶刚刚出现,那么黄茶呢?
所以起源于西汉的“霍山黄芽”,应该说是用特殊树种制成的茶叶,叶色鲜黄。
现在的黄茶,是指将黄茶炖、堆而成的茶。
明朝龙文《茶笺》记载:“煎炸时,必须一人从旁扇去湿热,否则色泽发黄,香味减少。风扇是绿色的,但不是黄色的。从锅里炸出来的时候放在大瓮盘里,还需要急扇,这样热度会退去一点……”
这是制茶过程中黄化现象的最早记录。
同时,正确阐述了变黄的原因、防止变黄的措施以及变黄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黄茶制作工艺
在崇尚绿茶的时代,由于制茶不好或低温去水、去水时间过长、或去水后干燥不及时等因素,茶坯在水和热的作用下发生非酶自动氧化,形成黄叶黄汤,不经意间生出黄茶。
可以说很多茶的诞生都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而这个误会恰恰造就了五彩缤纷的茶世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茶叶用于外汇,而苏联人大多喝红茶。
当时黄茶产量最大的地方霍山县完全改制成红茶。
直到1969年金银岛战役中苏关系破裂,绿茶和黄茶才恢复生产。
然而,黄茶的生产过程几乎丢失。
经过两年的访问,几位茶叶专家和三位风华正茂的老茶农,黄茶重新出现在世界上。
但由于很难掌握黄茶的特殊工艺,——《焖埋黄茶》,以及当地缺乏记载传统工艺的资料,当年恢复的霍山黄芽并不能保证工艺会完全传承自历史。
这就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黄茶,没有明显的“黄汤黄叶”特征。
现在很多黄茶主产区,主茶都不是黄茶,这就导致了黄茶生产广泛但产量极低的尴尬局面。
所以,作为六大茶系之一的黄茶,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开拓市场?
路是堵的,难走的,要“自上而下找”。
黄茶是啥茶,“黄茶”指的是什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信阳毛尖_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信阳毛尖网 - -【信阳毛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otoor86.com/6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