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茶叶知识 / 普洱茶是不是越好越好?答案令人惊讶

普洱茶是不是越好越好?答案令人惊讶

很多朋友对于普洱茶是不是越好越好?答案令人惊讶和普洱茶是不是越好越好?答案令人惊讶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或者准确的说是“越存越好喝”

这也是普洱茶的核心价值

但是究竟要存多久?

这个问题转换成更准确的问法就是

普洱茶的适饮期是什么时候?

答案和你之前看过的不大一样

我们今天就来彻底说清楚。

江湖人士 · 专业人士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先说一个经验。我们在一个领域里面怎么判断谁是跑江湖的,谁是专业人士。

比如你问一个问题,普洱茶怎么泡?如果对方直接给出自信满满的答案,沸水紫砂壶闷几分钟等等,多半是江湖人士。

如果对方需要进一步了解,是什么产区什么香型的茶,存期有几年,甚至需要了解工艺才能给出更准确的答案,这是专业人士。

为什么?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条件明确才能有确定的答案,否则答案可能完全不同。

对于普洱茶存期这个问题,其实比上面说的问题还要复杂,有的茶最好新茶喝掉,有的茶需要二三十年以上存期,也有的茶两三年就会精彩。如果普洱茶真的都是越陈越香,不用考虑各种因素,那这个市场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真正的专家,想的是如何把复杂的问题讲的深入浅出,但绝不会给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否则这个行业也就没有任何专业性。

永远的三要素

谈普洱茶,有没有可以快速入门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不论你谈哪方面,都离不开三个最核心的因素:原料,工艺,藏养。

我们谈适饮期,也一定是和这三个因素有关。其中后两个是决定性影响,前面是一般性影响。

我们先从影响相对小的原料开始。不同山头的转化特点当然是有所不同的,但如果工艺藏养相同,差异没有那么大,只是早晚一些的差异。这里面影响更大的是叶种,相对来说,中小叶种可以更快进入适饮期,大叶种就会相对慢一点。

如果同样是大叶种,那差异就没那么大了,也就是早一两年晚一两年的差异。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工艺和藏养一致的前提下。实际情况是各个茶山工艺都有些差别,所以实际上差异很大。

那到底是几年呢?我们必须要把后两个因素说清楚,才能确定。

藏养·决定论

我们经常听到老茶人,尤其是早期入行的老茶人说,一款茶不到三十年都算年青,这个要求听起来很高,其实背后是和藏养方式密切相关的。

我们先看背后的来龙去脉,这种话语的背后是普洱茶喝老茶的传统,这个传统最早在香港形成,后来经过台湾的发展,成为早期普洱茶消费的主要模式。

这个模式的原料和工艺非常复杂,包括各类原料和不同的工艺。这个时候其实严格说来只是仓储,还不能说是藏养。所用的方式就是自然仓,也就是自然存放。这里面根据湿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干仓和湿仓,早期香港更多的是无意识的湿仓存放,后来88青兴起之后,干仓更受欢迎。

自然仓存放的特点是,普洱茶清扬的花果香,细腻的滋味层次会在两三年内逐渐褪去,而后木质香、陈香的转化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即使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也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达到适饮的状态。

为什么会逐渐褪去?因为相对容易扩散的香气小分子会不断的散失到周围的空气中,开始阶段整个茶仓香气四溢,慢慢的空间内香气会转淡,而茶饼的香气会不断下降。所以自然仓并不存在“越陈越香”的普洱茶。

这种存放方式也不是没有价值,当时间到了二三十年,木质香和低沉香气转化效果出现,如果是干仓,仍然会有不错的口感表现和品鉴层次,同时也有更加优秀的体感表现。即便是湿仓,只要适度,也会有厚滑的汤感体验。

不过从科学藏养的理念来看,这种存放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浪费。很多普洱茶特征性的香气和滋味都会损失掉。而这部分的香气滋味在后期是可以转化出极为丰富的内涵,再结合前面说的比较低沉的香气部分,无异于是一场口感滋味的盛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就是这种纯自然仓存放,其实没有必要追求名山名寨,因为名山特征性的香气滋味同样会在几年内消失。当然不同产区的木质香也有所差异,但是相对而言,名山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这种情况下,不如选择茶质厚重,有转化空间的,更有性价比的非名山古树甚至小树。

实际上一些所谓的名茶,比如88青,原料也是多产区的大小树混采,有些后期的七子级茶还有台地茶。我们经常喝十年二十年以上的老易武,不同小产区的差异已不明显,更多的还是藏养差异,当然老易武和老勐海、老景迈这些大的产区差异还是有所区别的,但在大产区内小花高价追求顶尖的小产区没有必要了。

纯自然仓存放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第一个适饮期无法体现,在科学藏养的观念下,温湿度理想情况下,普洱茶在两三年后会进入第一个适饮期。但是自然仓正在普洱茶高强度转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散失转化所需要的各类物质,相当于是自我抵消。所以第一个适饮期其实并不明显。

这还是说自然存放但不日常通风的情况,如果处于长时间通风的环境,那退失的太快,无论短期长期都更加糟糕。

我们简单的做个结论:如果是纯自然仓存放,那么适饮期的确要非常长的时间。在比较理想的地区是二十年以上,有的地区比如昆明,可能三十年也达不到状态。

这个结论其实还不够严谨,因为藏养和工艺直接相关,现在很多名山的茶,其实只有新茶适饮期,并不存在长期的适饮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工艺·障眼法

因为老茶非常有限,越喝越少,如果非要追求几十年以上的老茶,要么无以为继,要么就是造假,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老茶传统存留比较多的台湾经常听到老茶造假的新闻。当然老茶系统性造假上个世纪香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都是和老茶传统相关联的。

相对理性一点的选择是存新茶喝老茶,但是二三十年的时间,对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来说,实在是太漫长了,就这个行业来说,这种商业模式也非一般茶友和茶商所能接受。

好在茶人们在上个世纪末深入茶山之后发现,云南有着全世界都无可比拟的古树茶资源,有很多山寨的古树新茶稍微放上两年就很好喝了,并不一定要长期存放,这就慢慢出现了以名山古树为代表的喝新茶的传统。

但是这个传统也有着很大的危机。藏养方式的问题没有解决,人们没法等待二三十年的时间,只能集中喝新茶。随着大量茶人茶友非专业人士直接进入茶山,很多人把刚做好的新茶是否好喝作为评判一款茶好坏的依据,那名山茶工艺更加向新茶好喝,甚至现做现喝的方向迈进。

从我们现在的工艺研究来看,早期名山的工艺只是粗糙一点而已,普遍还是适合长期存放的,也就是具备科学藏养价值的,只是需要调整和提升一些细节。而随着现做现喝风气逐渐传播,很多茶其实只能现喝,已经不具备长期藏养的价值了。

这个现象背后就是工艺的转型。有的工艺调整能让新茶更香,但茶仍然有长期存放的价值,只是风味和原来比会有变化。比如萎调(别跟我说普洱茶没有萎调,我可以专门文章讲为什么是萎调不是摊晾),揉捻时机、次数和程度,温度不高的炒后闷堆等等。但是大多数名山调整的工艺恰恰是让对后期转化有致命影响的杀青。

这个说来话长,和对普洱茶外观和叶底的狭隘要求和误解有关,我们看之前民国工艺就知道,其实现在对叶底的要求根本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因为要满足这种并无道理的要求,又要新茶好喝,于是就只能在杀青上下功夫,最后的结果是,这种新茶在一两年内品质就会明显下降,不仅很快失去品饮的价值,也失去了长期存放的价值。

这个在很多名山不是个例,而是发展成越演越烈的趋势。尤其越早成名,一般大众和资本介入更多的名山就越明显。很多茶其实只能一两年内甚至半年内喝掉,否则就非常鸡肋了。

新茶喝掉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绿茶不也是喝新茶吗?但是这种风气带来三个负面的后果。

第一个就是否定了普洱茶长期存放的价值,把普洱茶等同于绿茶,相当于把普洱茶的核心价值否定了。你说这是不是危言耸听,还真不是,不信你看,名山茶新茶贵还是老茶贵?排除作假的情况,很多情况还是新茶贵啊。

第二是很多内涵丰富的名山古树在新茶阶段就被消耗掉,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我们科学藏养存下来的名山古树相比,新茶也就只发挥出了两三成,太多美妙的转化升华无从体验。

第三,和绿茶一样,这些茶如果在新茶阶段大量饮用,对人体是有刺激性的。而且云南大叶种更耐泡,内涵物质更丰富,如果大量饮用当年新茶,日积月累,还是会带来伤害,尤其是身体虚寒的人。这个是喝过上千个寨子上万个茶样的经验,信不信由你。

我们这里简单总结一下:对于这类名山茶,尽管大量喝新茶不好,也只能喝新茶。因为从做好之后不久,这类茶和绿茶一样就开始走下坡路了,适饮期就在一年左右。你几万一公斤的茶最后和人家几十几百的味道差不多了,岂不是更可惜。

展望·第三条道路

那么有没有更优的选择?当然有。前面说了,这里面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是缺乏科学藏养的理念,以及和科学藏养相配合的始于长期转化的工艺。

如果我们通过科学藏养,能防止各种香气滋味物质流失,同时通过温湿控制不断转化出交响乐般各种层次丰富香气滋味。同时又有相配合的工艺为长期藏养提供坚实的基础,那么普洱茶不仅“越陈越香”不再是梦幻,甚至从感官到内心的体验远远超过这个内涵。

在合理工艺、科学藏养的前提下,普洱茶是有多个适饮期的,从两三年后进入第一个适饮期到后面一个高峰接一个高峰,不断出现惊喜,即便不是高峰,也还是能保证基础的水准,才能真正体现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信阳毛尖_毛尖的功效与作用-信阳毛尖网 - -【信阳毛尖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otoor86.com/32137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