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独来独往,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合群”。庄子曰:“独行独来,谓之独;独人,谓之至贵。”
不管你是孤身一人还是不合群,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强者的行为。观察你周围的人,你会发现,越是软弱的人,越喜欢和别人在一起。相反,真正内心强大、实力强大的人,总是喜欢独处。
有权力的人早已放弃无效的社交
下面的场景很常见:我跑去参加一个聚会,和一群陌生人打招呼,互相微笑打招呼,互相礼貌地说;敬酒,扫微信,留下电话号码,可是三天后,我却记不起对方是谁了……
将这种低质量的社交称为“无效社交”更为合适。那些总是把精力花在“无效社交”上的人,要么是为了填补内心的孤独,要么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
他们好像朋友遍天下,微信加了几千个朋友,但郁闷的时候却找不到人倾诉;
周国平的一段话一语中的:“热衷社交的人常常夸耀自己有很多朋友,但其实他们心里清楚,社交领域的统治者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兴趣还是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大声的。”
有权力的人确实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早就放弃了“无效的社交”。
很多人总是害怕“脱离群体”,认为“朋友多了,旅行就容易多了”。于是为了分组、分组,马不停蹄地奔赴一处又一处热闹、繁华。而坚强的人就明白,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在酒桌上结交一些无关紧要的“朋友”,不如学会与自己相处。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你的能力有多强,你的人脉就有多少。与其沉迷于垃圾社交,幻想被别人拉扯,不如学会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鲁迅老师说过:“走兽总是独行,而牛羊却是成群的”。放弃那些无用的社交,提升自己,你的世界就会更大。
孤独,就是活出真实的自己。孤独并不是叛逆,也不是傲慢。相反,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你始终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聆听内心的声音,遵循内心的选择。
宋元之际,天下大乱。那天天气炎热干燥,许衡外出时口渴极了。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前去摘梨,只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什么不摘梨来解渴呢?”
徐衡道:“不是你自己的梨,你怎么能乱摘呢?”那人笑道:“这梨子,不管是谁的,都是多事之秋。”许衡认真道:“梨无主,我的心却无主?”孤独是一种姿态,是一些人行走在纷繁世界中的姿态;
放轻松,享受一季花的绚丽,等待一季雪的纯洁,别让虚伪掩盖了你的心。
独处是一种勇气,不随波逐流,不听从别人的说法;在动荡的现实生活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以孤独和孤独面对现实。他们只是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独行的人,谦虚、温柔、淡泊世事;但他们骄傲而敏锐,总是知道自己的方向并不断前进。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不必刻意融入,当然也不必为了显得与众不同而刻意脱离群体。
正确的做法是能进群,不能进群就分开。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故作姿态。孤独只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性格无关。与其一起庸俗,不如孤独一人,选择孤独。
独自一人比在一群人中更好
事实上,被群体排斥、孤立只是弱者才有的一种生存隐忧,弱者无法面对被群体排斥的风险。
在远古狩猎采集时代,我们的祖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自然界毒蛇猛兽横行,没有群体合作,个体单打独斗,很容易死在野兽的毒牙之下。
所以,越是弱小的他们,就越是要拼命的抱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现在的人也是如此,越是弱小,就越害怕被群体抛弃。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躲避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笆、种菊花。
如果要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坚强,就看他能否独处。
当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总是处于一种社交状态;只有当我们独处时,我们才能真正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回归真实的自己。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往往取决于独处的品质。如果一个人的时候只是听歌玩游戏而不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情,那么这样的孤独就没有意义。
真正有意义的孤独应该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和充实自己,应该是认真地回顾和思考;回顾自己走过的路,仔细思考它给你带来的教训。
真正让你强大的是独立思考和学习的积累和进步。在娱乐圈里,陈道明是一个比较喜欢独来独往的人。闲暇时,他很少参加社交聚会,而是经常坐在窗前看天,弹琴。
或者想想他的拍戏经历,静静地用画笔作画,这样的生活,他感觉舒服又平静。陈道明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表示:“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丰富自己远比取悦别人更有意义。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只有在孤独中积累力量,变得更强,才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