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一种优雅,是一种文雅,但不应该是华丽的伪装。
有时候和所谓的爱茶之人一起喝茶,我会觉得很累。
因为我只是讲自己的喝茶经历,太讲究喝茶的仪式感,失去了喝茶时的内省和自由。
法眼禅师曾被弟子问:“师父,什么是人生之道?”他道:“第一是请你修炼,第二是请你修炼。”
同样的,喝茶的方法又是什么呢?第一个是叫你喝,第二个是叫你喝。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多的仪式和原则?
喝茶之道
狭义的饮茶方式,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茶艺。
唐代陆羽《茶经》多载炒茶,宋代蔡襄《茶录》、赵佶《大观茶论》多载点茶。
明代张元的《茶录》和徐慈叔的《茶树》谈到了今天常见的散茶。
广义的饮茶方式将饮茶从日常生活的物质生活提升到文化层面,注重审美艺术性。
其泡茶器具、泡茶方法、茶室布置、礼仪举止、谈话话题等都有一系列的精美和技巧。
尤其是日本茶道,一举一动都数数,一只眼睛死板,是那么的繁琐和死板。
对于喝茶的意义,即使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也无非是“对完美的温和考验”,程式化只会禁锢一个人的灵性。
泡茶练习
齐梁陶弘景《杂录》载:“苦茶,能使人轻身改骨,黄山王西丹丘服之。”据说喝茶可以让人轻身改骨、成仙。
通过喝茶的活动,修行证道,体会万物的德、法、理、本。
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形容茶为媒介:“若茶为物,则通清之和,非庸子可得”。 ”。
徽宗信仰道教,自称“道教领袖、道教皇帝”。
他认为茶被赋予了清、和、淡、洁、韵、静的性质,喝茶可以达到纯洁、和谐、道德、灵性。
与茶一起食用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道常无为而为”。
庄子认为:“道在蚁中”、“道在野草中”、“道在粪中”、“无处不在”、“无从逃脱物”。
禅宗有“凡翠竹皆法身,繁黄花无非般若”之说,一切现成,皆是菩提。
道不能脱离日常生活。修道,不需要用功夫去做日常的事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平静地去做,顺其自然即可。
挑水挑柴、穿衣吃饭、洗水烧水、泡茶喝茶,道教都在其中。喝茶就是修道,茶就是道道。
仰山慧吉禅师有偈曰:“出言不守戒,不打坐,喝三两碗茶,放在头边。”
不需要持戒,不需要打坐。喝茶、做事,就是修道。
而赵州从觉禅师有“去饮茶”诗句,为“一品茶禅”之首创。
大道就这么简单,不修也能修。取火候汤,沸水煎茶,无非是道家之法。
喝茶不应该拘泥于固定的程序和规则,也不应该标榜自己是好饮料。最重要的是简单,简单,做自己想做的事。
顺应自然,从心而行,默契自然的饮茶活动中的纯真与和谐。